八月底,连安市城里和乡村的野孩子们,得益于如今没有各种暑假班,在疯玩了近两个月后,对于即将到来的开学季,有的带着点小期待,有的带着点惶恐不安,有的愁眉不展。
期待开学的,基本上是那些真爱学习的。
不安的,是上期末考后,遭到过望子成龙的父母混合双打的,想在新学期一开始,要是成绩没长进,寒假后怕是过不好年。
愁眉不展的,则是那些暑假作业还没做完的,这就开学了,作业还剩一大堆呢。
眼瞅着开学日将近,秀水村的不少居民,一边开始忙着给孩子们准备学费,一边也在私下里在讨论一件事。
“都快开学了,村头李怀邦那一家子怎么还没回来?听说是去城里挣钱去了,该不会不打算摆酒席了吧。”
“不会,这周边好几个村,就出了那么一个考上大学的读书种子,多风光的事,怎么可能不摆酒?怀邦那两口子可是早就把话给说出去了,可能是因为大学开学比较晚,所以不怎么急。”
一个村就那么大,在这个没有太多娱乐消遣的年代,李恒考上大学的事,至今仍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大家凑到一块时,总要感慨几句他家好福气,琢磨几句他家什么时候摆酒席。
这些类似的讨论,直到李解放等人回了趟家,才开始转变风向。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这个口号对那些大半辈子都窝在农村、如今已为人父母的人来说,颇为赞同,他们有限的见识里,所知道的唯一不让孩子走自己老路的方式,只有供孩子读书这一条路。
以前的李爸李妈就是如此,他们期盼着李恒能够通过去到大城市读书,先改变自身的命运,不走他们的老路,继而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
放到李解放他们身上,想法也差不多,如今眼瞅着到了开学的时候,他们都想着回家一趟,看看孩子,顺便也将这些天领的工钱带回去,给孩子交学费。
只是考虑到五十块钱一天的工资,他们也不想特意请一天假,只是跟李恒申请,说是大家分两批先后回一趟家,回去的人当天提早一个半小时收工,没回去的人当天就多干一个半小时再收工,补上耽误的工。
等到第二天,两批人再互换,一批人提前收工回家,先回家的那批人加班补足工时。
这样,既不误工,而且到家也就七点多,还能有些时间和家里人聊聊,也叮嘱孩子要好好用功读书。
这么点小要求,李恒自然不会拒绝,只是没采纳他们这种轮换着回家的方式,说是当天都可以五点提前收工回家,还给家里有孩子上学的人发了些补助,家里有一个孩子上学就发十块钱,两个孩子就二十,说是给孩子们买些文具用品。
斗米恩升米仇,李恒其中的尺度还是把握的住的,既不会对他们太放纵,却也会在这种人之常情的事上施些小恩小惠。
也是这些人回家后,颇为唏嘘的把李恒不打算继续读大学的消息给说出来了。
自家做梦都盼着孩子能够有好的学习成绩,将来上一中,考大学,哪怕自己因此苦点累点也觉着有盼头。可李恒家明明考上了,却不打算去读,难免有些感慨。
不过,李解放他们也仅仅只是觉着可惜,倒也没有认为李恒一家目光短浅。
这得归功于李爸李妈对他们的洗脑,自从那晚被李恒那套歪理给说服后,他们怀揣着某些小心思,担心外人不理解,就现学现卖的将李恒那一套歪理说给了施工队的人听。
最终,大家听过几次后,也觉着,是这么个理啊。
寻常人家送孩子去读书,不就是盼着将来能有好的前途吗,现在李恒都已经干起了事业,还干的挺不错,读大学似乎也就没了太多必要。
经过被“洗脑”的李解放等人在村里一宣传,李恒家在县城做起了生意,日子过的越来越红火的消息也不胫而走,村里人的话题热度也就随之开始转移,从注李恒上不上大学这事,转到李恒家做什么生意,是不是发达了,还要不要人等事上来。
之后没几天,随着动工早的服装店、饭馆先后装修完,仅剩下那个最大的单子,也就是陈lei盘下的那家准备开旅店的店面还在施工,李爸琢磨着那单靠李解放那些人够用了,就寻摸着提前回村,准备建新房了。
李爸激动啊,这建房可是一辈子当中不多的大事,自从那晚李恒说起过这事后,他就上心了,越想越激动,天天都在琢磨那事。
他不仅自个琢磨,还经常逮着李妈、姐夫还有李解放等人讨论,说要请多少人,要买多少材料。
其实就李恒来说,他是不大赞成现在就在老家建房的。
赚个几千几万就算大钱了?那只是毛毛雨好吧,应该将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精力办大事。
再者,时代发展的太快,现在在农村建一栋红砖水泥房还算拿的出手,等到2000后,就得都贴上瓷板才像样,再过一段时间,就得改建那种几层楼的小洋楼才能彰显档次。
现在建好,今后还要不断改,而且既然已经来县城做事了,今后呆在农村的日子肯定也不多,实在没必要这会就建。
尽管有很多不赞成的理由,可话既然已经事先说出去了,说要给爸妈涨脸面,而且爸妈的心思也颇为热切,李恒也就顺手推舟,说是让李爸李妈先回去准备。
正如他所说,赚钱就是用来花的,爸妈这会儿想花钱了,自己再努力去挣就是。
于是,九月初,李爸李妈先回村了,坐着拖拉机回去的,车上载着满满的一车红砖。
“李怀邦家要建新房了,他家是真发达了。”
“果然读过书的人就是脑子活,听说他家在外包的活,都是李恒那娃给联系上的。”
大家感慨之余,看着一车车河沙、水泥被运往李恒家的土砖房前,一个个都跑来凑热闹,言语间关心李恒不上大学的较少,关心李恒家怎么发财的较多。
这前前后后貌似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回来建新房了,瞧这模样,还是红砖水泥房,光花的材料怕不是都得花上几千上万,可不是发财了。
李爸大抵不懂衣锦还乡这个成语,只是被人恭维着,觉得脸上分外有光,总是笑呵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