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8【徐霞客见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208【徐霞客见闻录】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崇祯九年,徐霞客第十六次出游,也是他人生最后一次出游。

  本来其原定旅游路线,是从抚州直奔吉安,沿途游览龟峰、龙虎山、麻姑山、青原山等等。但庐陵赵贼闹得太大,听说青原寺住持都被虐待(谣言)而死,徐霞客只能折道去南昌打听情况。

  他雇船而来,随身行李很多,自己带来的长随提一包,船上伙计帮忙提一包,还得再请码头苦力扛两包。

  码头上有一露亭,其实就是广告板,贴着许多商业信息,有时也会贴皇帝圣旨和官府告示。

  只见一群人围在那里,有书生大声念道:“庐陵赵先生,诚聘能造水转大磨坊、水转大纺车之人,不拘民户与工匠,皆有优待。若制成机器,赏银二十两,愿留下做官者可给官职,愿举家迁徙者全家分田!能改进织机者,另有重赏!”

  此言一出,众皆哗然。

  一个落魄士子愤怒道:“庐陵赵贼,嚣张至斯,竟把告示贴到南昌府了!”

  “刘相公,你莫要只是骂,你敢把反贼的告示撕了吗?”旁边有相熟之人取笑道。

  那落魄士子顿时面红耳赤:“我……我有何不敢?今日家中有急事,须得赶快回去,我改天再来撕了!”

  “哈哈哈哈哈!”

  众人大笑。

  徐霞客听得震惊莫名,反贼把告示贴到省城,竟然还无人敢撕毁。

  江西三司官员都是聋子、瞎子吗?

  “水转磨坊我晓得,水转大纺车是什么?”

  “就是水转纺车呗。”

  “唉,可惜我不会,否则定要揭榜应聘。”

  “慎言,莫要被官差听到。”

  “怕什么?这南昌迟早被赵贼给占了。我听去过临江府的朋友,那边的小民日子过得可好,赵贼不征苛捐杂税。”

  “这个老表说得对,我侄女就嫁去了丰城乡下,年初分田时赶紧嫁的。听说只要嫁得及时,她自己就能分到四亩田,嫁过去还真分到了。”

  “那你侄女命好,赶上好时候了。”

  “……”

  徐霞客感觉自己耳朵出了问题,这里可是江西的省城,一群百姓竟煞有介事的讨论从贼话题。

  徐霞客忍不住问自己雇来的苦力:“庐陵赵贼,气焰为何如此嚣张?”

  苦力笑着回答:“秋收的时候,赵先生打了场大胜仗,听说好几万官兵全没了。现在大家都盼着,赵先生早点占了南昌,今后的日子也好有个奔头。”

  “农民可以分田,你能分到什么?”徐霞客问。

  苦力说道:“赵先生治下,游民也有户籍。”

  徐霞客瞬间无语,只一个户籍,就让苦力甘心从贼。

  原因很简单,朝廷不给游民发户籍,默认这类黑户的大量存在。但黑户毕竟是黑户,不但官吏可以随便压榨,就连小民都可以欺负他们。这些游民,即便被人坑骗钱财,也没法去衙门打官司。

  在前往客栈的路上,徐霞客又问道:“庐陵赵贼,招聘能制水转大纺车的工匠作甚?”

  “不晓得。”苦力摇头说。

  当然是发展纺织行业啊!

  一提起明代的纺织业,便是苏松常湖等江南诸府。

  但江西也有四大产棉区和纺织区,即九江、广信、袁州、吉安,其中两个都属于赵瀚的地盘。

  万历朝的《吉安府志》记载:“地不蚕桑,衣木棉。”

  袁州府在正统朝以前,农民将棉布、苎(麻)布运往安庆赚取粮食代秋赋,非常不方便。正统朝的分宜知县周瑛,请求朝廷以棉布、苎布直接折米充赋,并得到了朝廷的同意。

  一个府的农民,用棉布、麻布代替秋粮上税,可想而知当地的纺织业是很兴盛的。

  但是,没有形成江南诸府的规模,也没有出现大型纺织厂,都是织妇在家里自行纺织。

  如今赵瀚已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临江府,着重发展药材、冶铁、商贸。

  袁州府,着重发展纺织、冶铁、陶瓷、商贸。

  吉安府,着重发展纺织、布染、陶瓷、商贸。

  赣州府,着重发展经济作物种植(桐油、木漆、油茶、烟草等等)和商贸。

  为啥都有商贸?

  因为都有水运重镇啊,商贸本来就发达!

  在赵瀚取消苛捐杂税之后,辖地之内的商贸更加繁荣,许多外地客商都愿意来做生意。而商贸的发达,又能拓展各种商品的市场,客商会带着本地特产远销各省。

  至于水转大纺车,是南宋时期诞生的,工作效率是人力纺车的30多倍,每天可纺麻纱一百多斤。

  可惜,棉花纤维太短,不适合这种水力纺车。

  因此在棉布普及之后,水力纺车也被淘汰,到明末几乎已经绝迹。

  赵瀚决定三步走:

  第一步,重建水转大纺车,大量纺织麻纱。再将麻纱卖给织妇,由织妇纺织成麻布,这种麻布也是有市场的。

  第二步,改进水转大纺车,令其适用于纺织棉纱,慢慢催生出规模化产业。

  第三步,改进织布机。当棉纱能大量快速生产之后,商家必然自己投资改进织布机,技术研发的良性循环就此形成。

  江西水网密布,不利用水力机械就太可惜了!

  来到客栈住下,徐霞客开始整理日记,修改他游览龙虎山、麻姑山的文章。同时,他还要记录刚刚的见闻,《徐霞客游记》也是要写事件的,而且暗戳戳使用春秋笔法,只江西游记就讽刺了好几人。

  “咚咚咚!”

  隔壁响起敲门声,接着又传来一阵对话。

  “世载兄,你看我弄到什么好东西。”

  “《大同女将录》?这本书我看过,皆不守妇道之女子也。”

  “嘿嘿,你再翻开看看。”

  “咦,竟有插画,哪家书坊所印?”

  “吾也不知,反正有人暗中售卖,价钱还挺贵的。”

  “莫急,容我一观画技。”

  “……”

  徐霞客看过《大同集》,那玩意儿已经传到抚州、饶州两府。

  这什么《大同女将录》,一听便是反贼的宣传书籍。可是,不但在南昌传播无阻,而且还有书商主动印刷插图版赚钱。

  只能说,江西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其实赵瀚也哭笑不得,《大同女将录》是给妇人看的。妓女啊,丫鬟啊,其中识字女子,读完之后必然心生向往。

  没想到男人也喜欢看,完全出于猎奇心理,传播速度比《大同集》还快。以至于,不法书商悄悄盗印,如今甚至还搞出了插图版。

  术业有专攻,不愧是书商,非常了解读者的心理。

  隔壁还在聊天——

  “要说这大同一百零八女将,天英星左尚云最是讨喜。其出身大族旁支,非妓女、丫鬟那等贱籍,更兼诗词绝佳。演义清江一战的《清江月》,唱词便出自此女之手笔。唉,若非从贼,亦是一才女也。”

  “我倒是更喜天微星潘赛赛,传闻其乃吉安府名妓出身。模样妩媚,身段曼妙,唱曲时嗓子尤其清丽。这插画也画得好,不知出自哪位画师之手。”

  “这天杀星刘凤英亦是不凡,兄且看书上所载,其在武功山中协助分田,忽遇数十盗贼出没。主官恐惧欲退,刘凤英临危不乱,组织宣教团、农会三十余人,于林间挥旗呐喊,又率众突然杀出,当场擒获五十余匪寇。真乃巾帼女杰,恨不得一睹芳颜!”

  “……”

  徐霞客在房里听得发笑,同时又深感反贼之奸猾,居然对读书人施展美人计。

  赵瀚只能大叫冤枉啊,他没想施展美人计。而是那些不法书商,整出见鬼的插图版,把女宣教官们全都画得很漂亮,导致看书的臭男人自己起了色心。

  再这样发展下去,估计茶馆里都有人说书了,把那些女宣教官全都编成传奇故事!

  美女加猎奇,真的便于传播,《大同女将录》的民间影响力,能把《大同集》给甩出一百条街。

  得知赵贼并不胡乱杀人,徐霞客只在南昌逗留一日,便坐船直奔吉水县城外的青原山。明代的青原山,并不只那一座山峰,附近的群山也被统称为青原山。

  此时已属深秋,徐霞客进入山中,发现到处都种植番薯。

  只有少数山民在打理田地,大部分山民反而在修路,不论男女,甚至老幼也来帮忙。

  四年义务教育,暂时还无法推广到山里,小孩子依旧几岁就干农活。

  徐霞客忍不住走过去,抱拳问道:“这位老丈,此地徭役很重吗?”

  “修自家的路,算啥徭役?”老人其实也不老,五十多岁而已,但已经白发苍苍、皱纹遍布。

  徐霞客只得又问:“既非徭役,官府可给工钱?”

  老人笑着说:“修自家的路,要啥工钱?”

  徐霞客迷惑道:“不给工钱,也不算徭役,那这修路算什么?”

  老人高兴道:“赵先生让修路,咱们就出力修。这一片的山路,都归大树坳(村),等路修好了,下山也容易了。闲在家里没事做,还不如来修路,今年修不通,明年再来修,迟早是能修好的。”

  “官府没逼你们?”徐霞客问道。

  老人还是在笑:“修自家的路,还用得着官府逼着?”

  其实道理很简单,以前修路,最大获益者是山中地主。

  而今修路,获益者是全体农民!

  老人张口闭口“修自家的路”,这是具有了主人翁意识。他们以前不能做主,现在可以做主了,他们自己就是山路的主人。

  从新中国建立,到公元2000年以前,中国农民也是这样修村道的。

  不拿政府一分工钱,自带工具,自带干粮,开山劈石,修建属于自己的道路。修完之后,每年还要维护,男女老少干得热火朝天。
本章有错误,我要提交】【 推荐本书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首页208【徐霞客见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