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蒂兰圣雪的目光从光膜外的新地球大路上转移到了浩瀚无尽的天空之中,而光膜外的画面也随着蒂兰圣雪目光的转变而发生变化,在短时间的黑暗之后,光膜外的图像变化趋于静止,随之出现的一幅晶莹璀璨的星空画面。
这是从宇宙的某个角度观察的景象,从我的视角望去,此刻宇宙外是恒河沙数般的星空,密密麻麻的星体如同点缀在黑色帷幕上的节日彩灯一般绚烂。这是没有大气散射效应下的宇宙真实图景,如此的庄严而静美。
随着蒂兰圣雪调整坐标,渐渐的,在这一幅壮丽的宇宙星空图景中央,出现了一个奇特的“黑暗区域”,这是一个形态如同鹅卵的黑色区域,在这一块区域内部,看不到任何的星体,也看不到任何的光线,就仿佛那里有一个巨大的黑洞存在着,吞噬了所有经过的光线。
“黑洞?不对,不像是黑洞。”我疑惑地看着那一块黑暗区域,不自觉地眯起眼来,从其吸收经过的星体光线与其他星际尘埃的特性来看,这一块卵形的奇特空间与黑洞很相似,但是与黑洞不同的是,这一块卵形的空间在以极其惊人的速度扩散着,其扩散的速度接近了光速。
“主人,这是一块正在以光速扩张的真真空区域。”蒂兰圣雪解释道,“目前这一块真真空区域扩张的速度是光速,它的卵形结构中的最大直径是九十八个天文单位,其四周被不稳定的‘伪’真空所包围。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周围越来越大的伪真空区域都被它所吞灭了,和它一同转变成了真真空状态。真真空与伪真空相接触的卵壁存在着很强大的能量差,这种能量会扫过整个宇宙,同时也把它在前进道路上所遇到的一切事物统统毁灭掉,包括任何空间中随机出现的实粒子和辐射能。所有相读速度小于光速的物质都无法逃脱出这一块真真空区域。”
我皱了皱眉:
“可是这一块真真空可有什么生命的特性么?”
蒂兰圣雪道:
“有的。首先,它存在着成长的特性。真真空中存在着的能量比宇宙普遍存在的基态伪真空要低得多,真真空空间就像是一个漩涡,当它出现的时候,它会迅速地扩张,而周围的高能量则会进入其内部,这是一个引入负熵流的机制,这就是它的生命成长过程。其二,在它扩张的过程中,由于量子的不确定性,宇宙中其他遥远区域的实粒子也会随机地进入这个真真空区域之中,这就相当于宇宙中其他区域的实粒子突然消失了,那个实粒子消失的空间也会变成真真空,于是直径相当于亚原子的真真空区域就会在宇宙的其他遥远角落里不断地出现,这就相当于最初的那个真真空生命体在宇宙的其他角落里散播了它生命的‘种子’。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中的真真空区域会越来越多,相当于真真空生命体在宇宙的每一个角落都产下了它的后代。”
“其三,它本身会死亡。真真空的扩张速度虽然快,而且会把周围的伪真空拉入其中,剥夺其能量,但是随着真真空区域的扩张,其内部的能量也会与逐渐趋向于周围的空间相近,这个时候由于真伪真空之间能量差的减小,它的真空扩张速度就会减弱,到最后,它的内部会被随即出现的实粒子填满,失去扩张的活性,变成与普通伪真空相同的空间,这就相当于它死亡了。”
“其四,它存在着变异性。真真空在扩散的过程中,当它的卵壁触碰到诸如黑洞、中子星等大质量强引力的天体时,由于空间的扭曲,其卵壁上的能量差会发生紊乱,这个卵壁紊乱的过程可以导致空间生命体的整体结构和内部的能量流动方向发生改变,由于真真空永远向着能量较多的方向扩散,被黑洞等天体扭曲空间,导致能量差减弱或者增强一侧的空间扩张速度就会减慢或者增快,这样可以导致整个空间生命体最终的扩散形状和方向发生改变。有一些空间生命体经过被黑洞等大质量天体扭曲空间的后增大了一侧的能量差,从而可以令其获得更大的扩张速度,也从而有利于空间生命体的延寿与繁殖,这种真真空内部从相对高能向更低基态能量扩散的方向、频率与能量差等结构信息,会在宇宙其他空间出现量子涨落诞生新的真真空时被继承,到最后,所有的空间生命体都会懂得通过特地频率的辐射能量差来锁定X射线较强的空间源,并且向着有着较强X射线的宇宙空间方向运动,因为那里往往意味着黑洞等大质量天体的存在,这些天体扭曲的空间有利于改变它们能量差产生变异从而延长寿命增加繁殖机会。”
尽管多少猜测过空间生命体的存在形式,但是当蒂兰圣雪将她探测到的空间生命体的生命形式向我描述时,我依然感到这种全新的生命形式超乎了我的想象。
当然,这种空间生命体由于结构的简单,很难形成具有高级计算能力的智慧生命体,基本上就和病毒与细菌差不多,即便经过再多的时间也顶多加强它们精确区分黑洞与普通星体的能力,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几乎不可能得到加强。这些空间生命体想要延长寿命,就是不断地减弱能量差,尽量让自己保持无限近似于真真空的基态,这就必须要借助于黑洞等大质量星体对它们卵壁上的物质的抽离。当然,当两个或者多个空间生命体侥幸碰撞时,能量较高的那个生命体能够很幸运地把自己多余的能量分给空间能量较低的那个空间生命体,从而延长自己的寿命。而那个能量较高的空间生命体,也能够减缓自己死亡的速度,毕竟比起充满虚实粒子的伪真空,空间生命体内部的能量总要相对小一些。
两个空间生命体碰撞时,能够成为一个更大的空间生命体,也会加速宇宙向着更低的能量级陷落,如果理论上随机出现的原初空间生命体数量足够多,恐怕整个宇宙的能量都会被降低到绝对真空的地步,宇宙中连虚实粒子的起伏也无法出现。
“这些生命体如何实现排泄?”我看着蒂兰圣雪问道。
“排泄对于这些生命体来说有些困难。”蒂兰圣雪道,“它们只能够靠黑洞和狄拉克海的量子不确定性随机地将部分能量排出到宇宙中的其他场所。”
“真是有趣啊。从空间的规则性来看,这个空间生命体是紧致与有界限的闭合空间?显然是满足了海涅-博雷尔定理,它的拓扑维数如何?”
“其维度是1.26维,空间生命体本身包围住的宇宙空间体积是有限的,但是它的长度却是接近于无限,把空间生命体的空间结构进行微观放大,它在微观上的形状近似于具有极高的自相似性的科赫曲线,这种自相似性一直持续到普朗克尺度。”蒂兰圣雪解释道。
“既然如此,这种生命体的空间稳定性如何?”我看着蒂兰圣雪,缓声问道。
“内部空间结构并不稳定,根据超弦理论,能量、物质与空间本质上都是弦的振动,由于空间生命体内部的能量存在着向更低的基态陷落的趋势,导致周围的伪真空能量源源不断注入其中,为了抵消一部分注入的能量,它的内部空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扩张性,通过降低内部空间的密度来降低内部的能值,从而延长自己的寿命。”
我略略一惊,道:
“原来如此,因为空间本身存在着更深层的结构,也有基本单位,所以当空间扩张时,空间的密度就会相应减小,变得稀疏,这种情况之下,单位空间内出现的能量就少了,从整体来看,就是空间生命体内部的能量降低了,这样才能够维持它的卵壁向外扩张,持续地让伪真空内的能量进入内部……这种空间密度降低现象的扩张率如何?”
“每一个空间生命体的扩张率都有差异,按照中位数来统计,这种扩张率的增加速度是每年增加千分之三,一直增长到到达光速为止。”蒂兰圣雪回答道。
“嗯,也就是说,扩张率Δψ的计算公式是LT/L0=(1+Δψ)(1+Δψ)(1+2Δψ)(1+3Δψ)(1+4Δψ)……(1+(n-1)Δψ),约等于(1+nΔψ)的二分之一n次方么……”我默默地计算着空间生命体的空间扩张速率与其涵盖体积的关系,然后,我想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这件事让我心头微惊,“圣雪,距离新地球最近的空间生命体距离的多少?按照扩张率公式,新地球是否有被空间生命体吞噬的危险?”
蒂兰圣雪摇摇头,道:
“暂时不会的,主人,距离地球最近的空间生命体有五十五万光年之遥远,哪怕是按照目前最接近绝对真空的空间生命体的能量差来计算,空间生命体的体积直径也不会超过十万光年,也就是相当于银河系的直径,想要扩张到地球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按照量子的不确定性,新地球附近的空间随时有可能出现新的真真空生命体,一旦出现,新地球将会被很快吞噬。”
我略一叹息,道:“从现在开始,随时保留新地球的所有信息,如果新地球附近二十万光年的区域内出现了空间生命体,蒂兰圣雪,你就删除宇宙信息,倒退回空间生命体没有出现在新地球附近的宇宙状态,无论如何也要保护好新地球上的生态圈。”
“是的,主人。”蒂兰圣雪点了点头。
我点点头:“接下来给我看看恒星级生命体。”
蒂兰圣雪二话不说执行了我的命令,光膜坐标再次转移,光膜外的星空图景转瞬间模糊化,其效果类似于梵高的《星空》,而当画面重新静止时,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片绵延了一百七十光年的礁湖状星云海,在这片星云之海深处,隐藏着点点微弱的红色光点,就像是正在成长中的新恒星。
而在这些新恒星之中,有几颗体积并不庞大,散发着橙红色光芒的橙矮星正在缓慢地游走着。
这些橙矮星的运动轨迹与其他的恒星体并不相同,其他恒星的运动是由宇宙的空间膨胀与最初宇宙诞生时的爆炸惯性带来的角动量有关,运动方向是固定的,你知道了某一颗恒星今天在宇宙中的运动轨迹,哪怕是用笔也可以计算出它一亿年后在宇宙中的位置,但是那些游走的橙矮星却不太相同,它们是典型的“**恒星”,漫无目的地在星云海中四处跑走游荡,就像是每天为了生计而来回奔波的蓝领。
这些橙矮星的体积一般在太阳的0.5倍到0.8倍之间,橙矮星在宇宙中所有的恒星中属于中小的个子,而这些恒星级生命体在星云海中四处逃逸着,它们一方面源源不断地靠吸收着星云海中的碳氢化合物等星际微粒来给自己补充因为核聚变而不断消耗着的能源,另一方面,它们比起普通的恒星,并不是一个绝对稳定的流体,它们的表面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热失控反应,(只有在范围很窄的吸积率下,氢融合可以可以在表面稳定的进行),当它们恒星表面发生热失控现象时,它们的表面会发生爆炸,爆炸时会释放出长长的日珥,并且抛出出大约万分之一的恒星物质,这些抛出的物质形成一条灿烂的烈火之链条,以弧状轨迹沿着橙矮星外部的引力区域向外逃逸,逃逸速度达到了惊人的每秒数十到数千公里,远远超过了逃离它们母体星系引力束缚需要的第三宇宙速度。
而这些被抛出的星际物质会在浩瀚的星云之海中飘飘荡荡,飘荡过程中不断吸收星云之海中的星际物质壮大自己,直到它们达到它们母体的规模。
这个过程就相当于是这种恒星级生命体的繁殖与成长了。
“很容易理解的生命形式,星云是它们的食物,核聚变是它们的能量反应,相当于人体的ATP反应,不过我好奇的是,这些生命体是如何保持遗传信息不流失的?”我望着一颗从我面前缓缓移动而过的橙红色恒星,疑惑道。“而且,最初的恒星生命体是如何诞生的?”
“主人,恒星级生命体保留遗传信息的方式是磁约束核聚变,而最初的恒星级生命体诞生的原理是真空极化。”蒂兰圣雪回答了我的疑惑。“根据量子场论,一个包含作用粒子的基态不单纯只是个空无一物的空间,它包含了存活时间很短虚正反粒子对,从真空中产生并彼此湮灭。部分正反粒子对带有电荷,例如正负电子对。这类的粒子对会形成电偶极矩。在电磁场的作用下粒子对会产生位移,并且反过来影响电磁场。如果这种情况大量出现,这时恒星内部的某些区域的电磁场就会减弱,在引力协助下,这种真空极化有一定几率下会形成了两个约束恒星内部核聚变的磁镜,根据磁镜效应,恒星内部的高温等离子气体会被约束在在不均匀磁场中,形成类似DNA单链的螺旋方向运动的带电粒子流,且遵从磁矩守恒的规律。而且在这个最初的恒星生命体的磁镜中运动的带电粒子的运动偶然形成一定矩阵时,就可以生成新的二代磁镜,这使得恒星内部带电粒子运动的复杂度不断提高。恒星生命体内部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就通过磁约束圈的开启和闭合实现,就像人脑靠神经元对化学电信号的抑制和释放一样。当这种恒星因为核聚变体内的能量消耗到一定程度时,在引力作用下,恒星核心压力增大,恒星自身变得越发不稳定,而其表面容易发生新星爆炸,而抛出的物质遗传了其母体的磁镜的磁场位形,再加上恒星物质本身有一定的引力,会导致新恒星生命体内部的等离子气体形成内部回流,这种等离子粒子的回流会形成新的磁镜,而新的磁镜就会形成新的磁约束效应,让恒星内部的带电粒子在两个磁镜约束形成的磁瓶中规则运动,形成新的螺旋状遗传信息,从而保证恒星生命体也可以做到保留其身体的有序信息,并且能够将这种信息保留给下一代。”
蒂兰圣雪的回答显然不难理解。
“简单来说,就是真空极化偶然形成了能够保留有序信息的高能磁约束效应,而带电粒子的矩阵运动形成新磁镜才得以使得这种有序信息的保留变成能够复制的遗传信息。”我对蒂兰圣雪的解释做出了一个总结。
蒂兰圣雪点点头:“是的,主人。不过这种概率非常低,能够在你的宇宙中出现,是一种幸运。”
“也是呢,真空衰变形成的空间生命体,真空极化出现的恒星级生命体,宇宙中的生命形式,可真是复杂难以计数。理论上只要是能够形成一个靠外界能源输入来保持自我信息,并且能够复制和繁殖的低墒系统,还带有变异性,都是属于生命范畴。这样一来,哪怕是夸克星组成的引力生命天,脉冲星脉冲波构成的脉冲生命体,甚至靠夸克紧闭的开启与关闭形成的强核力生命体也不是没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