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唐朝好地主第1059章 汉京留守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59章 汉京留守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自秦皇汉武封禅泰山以后,泰山五岳独尊的地位真正确立下来。而封禅泰山,也被视为是一件极大的盛事。

  李世民一直以秦皇汉武为目标,泰山封禅也是他的梦想。

  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封禅就是祭天地。

  古人认为,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于是,凡受命于天的帝王,为答谢天帝的受命之恩,便到接近天神的泰山之巅,积土为坛,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功归于天。

  然后,再到泰山之前近地祇的梁父、社首、云云等小山丘设坛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广厚恩以报地。

  一代帝王登封泰山,被视为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征,皇帝本人也成为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

  因此,非有大功绩的帝王,一般也不敢说封禅泰山。

  华夏以来,最神圣的典礼,非封禅莫属。

  封禅不是想封就封,封禅的条件极难具备,所以古时虽帝王无数,但真正能够封禅者却寥寥无几。

  封禅需要条件,按春秋时齐国大夫管仲的说法,需要凤凰来仪,麒麟现身,还要有比目鱼出海。

  当然,封禅最重要的条件,是天地祥和、万物茂盛、百姓安居。

  无其德而行其礼,是欺天灭祖,一般没有功绩的皇帝也不敢去封禅。

  不过如今贞观八年,大唐立国虽才十几年,但天下确实是四海承天,天下富民,百姓安家乐业。

  封禅的条件已经达到,李世民迫切的想要封禅。不仅仅是要感恩天地,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帝位更加名正言顺,希望让他的帝王,成为奉天承运,是天神的属意。

  魏征反对封禅,因此李世民才问他,我功不高德不厚吗?

  封禅已经得到朝廷支持,朝廷开始为封禅做准备。从山南的汉京去泰山封禅,道路且长,这一趟甚至比此前皇帝亲征西域还要劳师动众。

  封禅不仅皇帝要去,这次还要带皇后去,也算是前所未有,另外封禅百官肯定要去的。一路上,车驾浩荡而去。

  好在西运河已经开通,从汉京到泰山下,差不多可以一路水路舟船过去。

  “汉京水门出发,白河过方山垭口入沙河,再到蔡水,然后至汴水,再经济水,直到衮州乾封县,便到达泰山脚下。”

  御书房。

  房玄龄向李世民禀报着封禅的路线,水路既快捷也轻松许多。

  李世民趴在沙盘前,看着房玄龄规划的路线。

  汉京、新野、方城,过方城山,出方城垭口进入河南地,进入汝州沙河,向东过许州进入豫州北,再进入陈州项城,在那里沙河与蔡河相汇,下游就是颍水。而此时直接向北沿蔡水上溯,直到汴州开封。从那里再向东进入四渎之一的济水,一路向东。

  这条线路,从汉京出发先一路向北,再一路向东,再向北,再向东,很曲折。但再曲折,有这条水路,也比陆路快上数倍。

  李世民也不得不承认,打通方城山垭口后,把白河与沙河一连,然后就把整个南北的水路都连通起来了。

  黄河、蔡水、汴河、颍水、淮河、白河、唐白河、汉水、长江,湘水、赣江。

  连通入了整个水路网。

  李世民都不得不承认,太子修的这西运河,一点也不比隋朝修的大运河差。

  “船只怎么安排的?”

  封禅的队伍很大,会有数万人马,这么多人坐船,还要带上不少物资,需要很多船。

  “工部和将作监计划打造一批龙舟。”

  李世民摇头。

  “没有这么个必要,朕去趟泰山,哪里有必要专门打造一批龙舟?大唐水运繁荣,商船也多。可以征调一批商船,算是朝廷租用就是。”

  房玄龄倒没料到这点,想想也不错,如果造几百条龙舟耗时费力。直接租用,倒是很快能凑齐这么多船的,如今大唐拥有许多家船运商号,有专门跑黄河的,有专门跑长江的,也有专门跑河河、运河的,更有专门跑海上的。

  船只也分为各式各样的,有海船,有江船,有汴船等等,适应于各种不同的河流运输。一些大的船行,江河湖海都跑,哪都有他们的船队。

  如李记航运,就是如此。

  皇帝封禅用船,都不需要到处征调,找排名前十的船行调船就足够了。

  “让无忌去打前站。”李世民安排道。

  几万人马出行,几千里路程,这一路上安全、补给等肯定要作好准备。让长孙无忌带支兵马先前打前站,也是必须。

  地方上还得负责接待呢。

  “玄龄,坐。”

  李世民招呼着房玄龄坐下,欲言又止。

  “陛下不妨直说。”

  “封禅泰山,短时间不可能回来,而且你也知道,此次封禅之后,朝廷也将正式征辽。到时镇会在登州坐镇,这一去,快则一年,短则两三年才能回来。汉京这边就交给太子监国,太子年轻聪慧,但毕竟年幼,朕准备挑几位大臣留守辅政,原本我定的是李超、杜如晦

  李靖和褚遂良四人。如今如晦已经走了,马周接替了他的位置。这留守辅政大臣,朕倒有些拿不好主意了,你帮我看看。”

  房玄龄心里思忖,原本是李超、杜如晦、李靖、褚遂良四人,现在马周接替杜如晦。如果仅仅是换一个人,那么皇帝肯定不会特意拿出来说。

  李超、马周、李靖、褚遂良,房玄龄一下子明白皇帝在担心什么了。

  马周以前是李超的账房,因此一直以来都被称为是李超的人,而李靖跟李超关系也不错,玄武门后和汉京之乱后,李靖都是靠李超保下来的,他们还是亲家,李超的女儿许给了靖的曾孙。而褚遂良,也是李超的旧部,早年跟李超曾有过点矛盾,但后来却成为了坚定的李党一员。

  留守汉京四辅政大臣,全是李党,这皇帝肯定不放心了。

  哪怕这个李党,也仅仅是下面人说说而已,并不真的存在这样一个李党,但李超跟他们的关系确实很近。

  “李靖是兵部尚书,此去封禅之后,就是东征开始,陛下身边怎么能离的开兵部尚书呢。臣以为不如换屈突老王爷留下。”

  “可屈突通是枢密使。”李世民道。枢密使可比兵部尚书重要多了。

  “那就留枢密副使刘弘基将军在京。”

  这个人选李世民挺满意,一来刘弘基要资历有资历,有威望也有威望,尤其他还一直是李世民信任之人。

  “好!”

  房玄龄又道,“马周刚接任侍中之职,臣以为此次也应当让马侍中随驾。”

  “那由谁来接替马周留下?”

  “右仆射兼户部尚书杨恭仁如何?”

  这也是当了十多年宰相的老臣了,李世民也很信任。

  “可。”

  “褚遂良要换吗?”

  李世民点头,“换一个。”

  “御史大夫魏征如何?”

  “魏征不合适。”李世民否决,魏征的儿子娶的是李超的妹妹,李世民不想留他。

  “调魏征为翰林院承旨学士加参知政事衔,授杜淹为御史大夫加参知政事衔,让杜淹留京辅政,调褚遂良为门下侍郎加同平章事。”

  李世民思虑了一会,接连调整了几个宰相之职。

  房玄龄点头,如此一来,留京四辅政大臣就是:

  太师、赵王李超。

  同平章事、尚书右仆射兼户部尚书、太子少师、观国公杨恭仁。

  参知政事、御史大夫、太子少傅、安国公杜淹。

  同军事机、枢密副使、太子少保、夔国公刘弘基。

  这四位辅政大臣,关系并不密切,刘弘基是将,杜淹是御史,杨恭仁是后勤,三人还是太子的少保少师少傅,唯独李超地位超然一些,不是宰相,但是帝师。

  “给李超加个汉京留守的衔吧,汉京留守辅政大臣,以李超为主。”李世民想了想之后,还是补了一句。毕竟四臣中,就李超不是宰相。名不正则言不顺,总不能让三个宰相听他这个不是宰相的太师吧。

  不过汉京兵权归刘弘基,杜淹拥有监督弹劾大权,而杨恭仁则有军械粮草,李超就算加一个汉京留守之职,倒也不用太担心。

  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

  李世民虽不是开国之君,但却让大唐强盛起来的君王。对于此次封禅,他是非常重视的。

  “其实朕倒很想把文远一起带走的,只是这汉京也得有人辅佐承乾。”

  赵王府。

  宫中宣旨官宣读圣旨。

  “门下:·····”

  皇帝授李超为汉京留守、辅政大臣的旨意,是通过了中书门下和翰林院的。

  汉京留守,辅佐太子监国,可便宜行事。

  李超上前接过圣旨,他以为李世民会带他随驾呢,不料李世民居然让他留在汉京,还给他一个汉京留守和辅政大臣之衔。

  听说有四个辅政大臣,其它三个分别是杨恭仁、杜淹、刘弘基之后,李超只是笑笑。皇帝和百官去了泰山,汉京留守朝廷反正也没多少事情。朝廷和地方有事,也一样是要呈报给皇帝和随驾的朝廷百官的。

  不过,如果李世民在外的时候如果死了,嗯,那李超这个汉京留守和辅政大臣可就不一样了。
本章有错误,我要提交】【 推荐本书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首页唐朝好地主第1059章 汉京留守